刘文龙PhD,Prof.
中药药剂学;中药新剂型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中药质量研究
dragon5240@126.com

刘文龙,博士,药学系副主任。2001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2006年在湖南中医学院获中药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自2001年担任助教开始,先后为讲师、高级实验师、副教授及教授,同时先后被遴选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在2015至2016年国家公派在密西西比大学访学。
研究方向
中药药剂学;中药新剂型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中药质量研究。
科学贡献
1.创建了“总量统计矩指纹图谱分析”理论体系,以解决中药提取过程中药成分群(有效部位)的“定时定量”溶出溶解问题,为现代中药多成分提取工艺的模型参数化、标准化、信息化及后续与计算机连接自动控制化奠定了基础。此成果在某药业得到推广应用。受资助课题4个,共发表30篇,其中SCI论文4篇,CSCD论文17篇,F5000论文1篇,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2.建立溶度参数、介电常数理论体系,以解决中药提取过程中药成分群(有效部位)的“定位定量”溶出溶解问题。解决了中药提取浸膏得率及提取物的质量不稳定的瓶颈问题。本成果已应用于六味地黄丸、驴胶补血颗粒剂等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受资助4个国家省级课题,共发表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CSCD论文4篇,科技成果奖3项。
3.建立“一次最小投料量”理论体系,以解决中药提取车间浸膏得率“生产批间”不稳定的质量问题。解决了中药企业提取车间批间提取浸膏得率不稳定的问题、车间GMP操作不规范、中成药含生药量不合格等问题,本成果已应用于六味地黄丸、裸花紫珠片等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实现了批间提取物的质量稳定可控。获国自科项目2个,共发表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CSCD论文5篇,获专利2项。
荣誉和奖项
①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计划;
②湖南省高层次卫生“225”工程(第一批骨干人才,直接晋级第二批学科带头人);
③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④教学方面,校级青年骨干教师;指导研究生参加湖南省第十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实践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优秀论文三等奖;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获一等奖;参加2019年“温氏杯”全国大学生畜产品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教改论文获教指委2019优秀论文三等奖。
⑤科研方面,主持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2项,厅局校级课题3项;参与科研课题17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9项,校级2项;主持在研教育教改课题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一作或通讯44篇,SCI论文5篇;获得科技奖励1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7项;注册获得6项发明专利。
⑥校外任职方面,国自然网评专家;在2014年至2019年先后担任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联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委员、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代表性论文(近5年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陈爱军,张喜利,张云莉,贺福元,刘珊,刘文龙,刘平安.葡萄糖原料碎米中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05):36-39.
2.杨岩涛,陶叶琴,唐闻汉,李森,石继连,周逸群,刘文龙,贺福元.中药控缓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的超分子机制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4):4675-4679.
3.范诗琪,李森,刘金玲,杨姣,胡超,朱俊平,肖小芹,刘文龙,贺福元.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探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02):390-395.
4.朱俊平,范诗琪,杨岩涛,刘平安,贺福元,黄星星,颜燕芸,刘文龙.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248-249.
5.刘文龙,朱俊平,罗怀浩,范诗琪,贺福元,杨岩涛,刘平安.“色谱分析操作专员”职业化培养教育研究[J].药学教育,2017,33(02):26-28.
6.刘文龙,范诗琪,朱俊平,江星明,李荣东,贺福元,张喜利.药学类专业理论与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0):9-10.
7.刘文龙,范诗琪,朱俊平,杨岩涛,李荣东,贺福元,罗怀浩.中医药实验教学考核新体系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273-274.
8.刘红宇,徐玉琴,欧阳婷,刘文龙,张雅铭,肖小河.HPLC-Q-TOF-MS鉴定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中皂苷类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05):7-12.
9.朱俊平,李龙,曾燕,范诗琪,梁慧慧,何红,张喜利,贺福元,刘文龙.野生与种植黄连不同部位蛋白质分析与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09):61-65.
10.朱俊平,曾挺,胡荻,梁慧慧,文雯,周晋,贺福元,刘文龙.由新世纪人才培养探讨本科药学教育新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253.
11.梁慧慧,刘佳伦,朱俊平,文雯,张喜利,刘文龙.对药学教育课堂模式改进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231.
12.朱俊平,刘洋,梁慧慧,张喜利,杨岩涛,贺福元,刘文龙.试论药学专业药剂学的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231.
13.梁慧慧,朱俊平,文雯,张喜利,易柳,刘文龙.对药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211.
14.文雯,梁慧慧,朱俊平,张喜利,刘红宇,刘文龙.加强中药学专业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205.
15.刘惠,刘文龙,唐闻汉,李文姣,王韧,周晋,贺福元.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四性[J].中草药,2018,49(19):4473-4479.
16.肖美凤,张雨恬,杨岩涛,周晋,周逸群,刘红宇,刘文龙,贺福元.基于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动态性的中药制剂“印迹模板”一致性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4):150-155.
17.朱俊平,曾挺,梁慧慧,文雯,贺福元,杨岩涛,刘平安,刘文龙,张喜利.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9,35(01):21-23.
18.朱俊平,魏佳明,刘瑞连,梁慧慧,毛妍,文雯,余格,周逸群,贺福元,刘文龙,张喜利.养精种玉汤的方证释义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23):209-214.
19.毛妍,梁慧慧,朱俊平,文雯,余格,周逸群,刘瑞连,贺福元,张喜利,刘文龙,黎鹏程.真武汤的方证解析与现代研究概况[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2019-11-01].https://doi.org/10.13422/j.cnki.syfjx.20191823.
20.程晋,刘文龙,夏锴,梁慧慧,常铮,王国佐,葛金文,刘志军.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07):1647-1649.
21.梁慧慧,李龙,张喜利,朱俊平,文雯,毛妍,周小江,李玲,陈乃宏,刘文龙.玄参有机氯农药残留概貌及其限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08):71-75.
22.曾燕,朱俊平,范诗琪,梁慧慧,何红,张喜利,李龙,刘文龙.野生与种植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比较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07):856-859.
23.刘文龙,余格,梁慧慧,文雯,毛妍,李原华,赵靖,朱俊平,张喜利.人文教育在药学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35.
24.王韧,樊启猛,李文姣,陈思阳,刘惠,贺鹏,李海英,刘文龙,贺福元.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鱼腥草治疗支气管炎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10):91-95.
25.Liu W L, Zhang X L, Fan S Q, et al. A novel concept of Q-markers: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ex[J]. Phytomedicine, 2018, 45: 36-40.
26.Liu WL, Zhang X, Huang S, et al. Quality control studies on ZuoJin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J]. Dissolution Technologies, 2015, 22(1): 29-34.
27.Zhang Y T, Xiao M F, Deng K W, et al. Novel mathematic models for quantitative transitivity of quality-markers in extraction process of the Buyanghuanwu decoction[J]. Phytomedicine, 2018, 45: 68-75.
28.Liu W L, Zhang X L, Ouyang W, et al. Mendelian Population Can Let Extraction Rate Of Medical Herb Be Stable[J]. Planta Medica, 2016, 82(05): PB28.
29.Liu W L, Zhang X L, Ouyang W, et al. A metabolic node network of 2-undecanone in cordate houttuynia[J]. Planta Medica, 2016, 82(05): PB26.